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进程中的有益尝试
--对旬阳县50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步启动的形势下,怎样协调好、整合好社会各方力量,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大历史性课题。旬阳县工商联组织全县50家非公有制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把非公有制企业与乡村紧密相连,为企业报效乡梓、奉献社会搭建了平台,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促进了“三个转变”。一是充分发挥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等职能,围绕“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工作方针,把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深入企业和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在企业自主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就地参与、离乡不离土和重点引导的要求,组织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五联东胜公司和五联矿业有限公司等50家非公有制企业,采取“一加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口帮扶关口镇宋坪村、甘溪镇河沿村等45个行政村,明确帮扶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检查通报,用有效的机制把企业与农村联结在一起,实现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由无序参与到有序参与的转变。二是按照“组织一批、宣传一批、总结一批、带动一批”的工作思路,牢牢抓住宣传发动这个关键,充分利用文件、报刊、简报、网络等载体,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掀起了比思想、看谁有回报桑梓的胸怀,比行动、看谁支持新农村的动作快,比效果、看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贡献份额大的“三看三比”竞赛热,实现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由被动介入到主动参建的转变。三是成立了组织,具体负责和督促企业参建工作,采取汇报交流、检查评比、定期通报等形式,针对问题制订相应措施,督促企业为联系村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由短期行为到长期投入的转变。
二、健全了“四大机制”。为了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和持久性,建立健全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引导、检查通报、签约承诺和推荐表彰等四大机制,用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科学工作机制,保证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形成了“五大模式”。据调查,首批50家非公有制企业已有41家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了新农村建设主战场,这些企业为对口帮扶村提供资金援助达200万元。形成了五大模式:一是公益事业帮建型。鑫源矿业公司硬化构元构羊公路、城关宋家河公路、关口火烧沟公路、构元泗人沟公路共计43公里,累计投资49万元;五联矿业有限公司和五联东盛公司分别出资5万元硬化甘溪镇河沿村公路1公里;陕西华林电力有限公司出资3万元,修建小河镇龙王潭便民桥1座;关子沟铅锌矿等26家企业为硬化关口关大公路捐资78万元;金鑫矿业公司为公馆张良小学捐款3万元,为西沟村公路拓宽拉运沙石料1000立方米;陕西汞锑科技公司旬阳分公司为红军乡庙湾村28户居民拉上了自来水;天健生化公司在硬化赵湾社区至白杨坪公路中捐资1万元;金城矿业公司投资11万元,新修赤岩水磨河村到组公路3.4公里;实发铅锌矿、构元车队、净源饮料公司在构羊公路硬化中分别投资4万元、6万、0.8万元。这些投资为解决当地建设资金不足、改善当地群众基础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产业发展带动型。各参建企业坚持从联系村群众最盼最急的事入手,结合实际进行对口帮扶,恒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针对当前黄姜市场波动的实际,企业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黄姜淀粉粉条、黄姜纤维炭及黄姜色素等新项目,在全县范围内走联手开发之路,用新型工艺振兴老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秀山龙水泥厂是新建不久的企业,但他们主动吸纳当地劳力14人到企业上班,每人月薪达1500元左右,沿河村5组农民鲁延平全家4口人就有3口人在这个企业上班,每月家庭收入达5000元左右;企业建到那里,那里的饮食服务第三产业就蓬勃兴起,仅关口镇个体私营运输协会在册个体运输户就达120家之多,全县数以万计的农民不用出门,就地务工,实现了家庭生产和打工挣钱两不误。三是回报乡梓故里型。关口工贸公司老总肖德平老家在关口镇原青桥村,听说家乡拓宽改造村组公路,捐赠资金回报家乡;亨通铅锌矿老板胡平看到家乡小学过河难,援赠资金3万元,帮助建设大庙小学跨河桥,并为家乡修建村组公路提供挖掘机等物资。四是慈善事业捐赠型。金鑫矿业公司帮扶贫困家庭11户;关口镇洞儿沟选厂张力军为当地敬老院捐款1万元,还出任敬老院名誉院长,并隔三叉五地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五是乡风文明建设型。参建企业到了那里就把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传到那里,他们坚持走加大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之路,教育和引导当地群众树立良好的守法致富观念和文明健康的道德观念,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四、实现了“五个促进”。一是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解决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困难、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就地招兵,就地打工,就地培训,就地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稳固来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的成长,培养了当地农民敢于创业、善于致富的能力;四是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营造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五是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的共同繁荣。
无庸置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也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过调研,我们可以充分地肯定,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参建新农村的成绩是明显的,组织方法是正确的,措施也是得力的。但从其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理性思考,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正确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仍有少数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够,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被动应付的大有人在,一动不动的企业也为数不少。二是正确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少数村没有摆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忽视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本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思想上无位子,工作中无打算,计划上无安排,参建企业进村后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村组干部甚至讲不出所以然来,主体地位一定要突出。三是正确处理好依托与依赖的关系。企业参与新农村是一种机遇,是一种依托,更是一股外援,可依托而不可依靠,可借助而不可依赖,企业是外因,建设还要靠自身,任何外因都代替不了内因,这是一条真理。四是正确处理好强化与弱化的关系,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社会力量的一分子,有积极参与建设的义务,有反哺农村的责任和回报社会的决心,把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好是各级组织的职责所在,要成立相关组织,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压担子、分任务、鼓与呼,切实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真正探索出一条具有更高水平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之路。(旬阳县工商联 刘理言 旬阳县新村办 曹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