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为我县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又对我县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陕西强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县坚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创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尤其是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分析发展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县情实际,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将工业强县战略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发展,顺利完成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转型。但由于受资源、发展基础、区域的限制,县域工业经济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县工业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间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课题和任务。
一、我县工业发展现状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不懈努力下,我县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七五”至 “九五”期间,工业增速年均保持在20%以上,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199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县域经济跨过工业化的起点。“十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工业强县”战略决策,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结构急剧变动,工业产业支柱开始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以“双五”、“双百”工程为抓手,依靠项目带动,强力推进“1350”工程和“工业200亿工程”,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发展支柱工业,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9.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5.64:42.44:31.92调整为2008年的21.72:43.17:35.11,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到35.6%,规模以上工业个数达到28户,工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为加快我县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旬阳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重点,内涵与外延并举,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烟草食品、矿产加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装备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后期,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
二、我县发展新型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回顾旬阳工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在走过了资源依托型传统工业发展道路后,深深认识到,只有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才是建设陕西强县的必由之路。但是,随着县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工业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等,我们已经清醒认识到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弱。我县工业目前形成的六个产业支柱呈现“一大一两定三小”格局,矿业独大,烟草、建材业发展空间有限,电力、能源、生物制品、装备制造业规模弱小,这种产业格局还很不合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至今还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部分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面对危机,企业只有以停产、减产、降价销售等消极措施被动应对,而其他没有或受影响较小的产业补援能力有限,企业整体抗打击能力还很弱,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
2、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大多数产品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县大部分工业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初端,资源低层次利用,产品蕴含潜在价值没有得到持续开发,属于“输血工业”、“打工企业”。工业资源开采型产业比例高,深加工型产业比例小,中游及中间产品多,下游终端品牌产品少。
3、规模偏小,市场影响力有限。至2009年末,33户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过亿元企业仅有6家,10亿元企业一家,在这33户企业中矿产工业19户,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57%,还有6家企业在2010年有可能跌入规模以下工业。烟草、矿产、水泥建材工业是我县工业的核心支柱产业,但在国内这样一个区域性市场中,影响也是微乎其微。企业规模小,产业分布不均是我县工业的一大特点。
4、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管理粗放。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8年多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艰辛努力和有益探索,更新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引导,完善措施机制,政府的努力是巨大的。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因循守旧,经营理念落后,不研究产业政策,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短期行为严重,重效益、轻保护,多年一贯制,与新型工业化要求差距愈来愈大。
5、工业用地紧张。我县处在山区,适合办工业的土地有限,土地紧张的现实也要求我们要突破传统工业模式,走集约节约型、科技含量型、产业集群型的工业道路。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面对我县率先突破发展、建设陕西强县的要求,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实际、着眼长远,从发展的全局性、科学性制定了加快工业转型,培育新型和接续产业的战略决策。旬阳加快工业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发展机遇时不我待,超前谋划,率先创新才能实现率先发展。
1、明晰发展思路。结合旬阳的工业发展基础、现状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政策、交通等外部机遇,旬阳工业应着力发展非资源依赖型的“市场带动型、科技支撑型、品牌引领型”工业,着力发展非交通环境制约型的减重工业,加快发展市场终端产品。按照“构建优势主导产业、终端化延伸、集约化发展”的思路来推进,在发展模式上按照“市场导向、龙头带动;产业协作、产品配套;品牌引领、科技支撑;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战略,走具有旬阳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
2、优化工业布局。按照“两园三线”进行空间布局,“两园”即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和吕河工业园区,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烟草食品、材料加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和装备制造业,吕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材料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业。“三线”即北线、中线、南线工业带,北线工业带,主要以金属镁、金属钙、汞锑矿业及深加工工业为主体,分布在小河镇、公馆乡、红军乡;中线工业带主要以铅锌矿产业为主体,分布在甘溪、白柳、城关、构元、关口、蜀河、庙坪等乡镇;南线工业带主要以铁矿开采及初加工、重晶石开采为主体,分布在金寨、神河、赤岩等乡镇。
3、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选择上,由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在做好现在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材料、高新技术、绿色食品、医药化工等产业,逐步实现我县从资源型到非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代材料业重点发展镁、锌、铝、铁等新型合金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电子浆料、铝箔等项目;绿色食品行业重点发展烟草、蘑芋、纯净水、3000万羽/年鸡肉深加工、50万头/年猪肉深加工等项目;医药化工行业主要围绕我县丰富的生物和矿业资源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向医药化工产业转移。通过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目的,使我县工业始终走在安康市的前列。
作者:旬阳县工商联主席 欧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