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民营经济是推动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6-08-24 00:0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陈彪

  十五期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党和国家对发展民营经济方针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市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十分关心和重视,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无论在发展理论、方针政策还是自身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民营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并且成为推动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民营经济为促进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根据市统计局的统计,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为26.61%,到了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了40.15%。

  2、对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的贡献。最近,安康市丝一厂整体转让给安康市巴山宝业丝绢有限公司,做到改制不改业,这标志着安康国有企业改革又实现了新的突破,也是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案例。最近几年,一批国有企业实现了国退民进,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在岗职工逐年减少,就业空间明显缩小,而民营企业就业量明显增加。据统计,2005年底,全市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3.3万人,比2000年增加4.64万人;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19.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安排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6579人,发放职工劳动报酬13.88亿元。可以肯定地说,民营经济在为政府分忧、维护稳定、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税金总额达到3.1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近40%,在我市部分县区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纳税大户,在今年市政府表彰的前20户工业纳税大户中,有12户是民营企业;全市2005年纳税超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有32户,其中9户纳税超过500万元,有3户纳税超过1000万元(泸康酒业集团公司、陕西汞锑科技旬阳分公司、岚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全市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

  4、对社会投资的贡献。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拥有资产61.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4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0.2亿元和24.4亿元。2005年,累计完成民间投资295150万元,较上年投资额增长22.56%,高于同期国有投资增幅22.4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47.37%,投资速度进一步加快,参与我市经济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是全社会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

  二、安康民营经济正在逐步成熟并且发展壮大

  1、企业规模明显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市拥有个体私营企业8.74万个,拥有职工总数23.3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1.07万个和4.64万人;实现增加值25.97亿元、营业收入101.77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3.2%、93.9%。规模企业94个,比2000年新增64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47个,5000万元以上9个,安康长兴房建集团公司、兴科房建集团公司、兴安地产集团公司、江华物资有限公司、旬阳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突破亿元,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当前,民营企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行业,还进入到金融、计算机、科学研究、教育、社会福利等各式各样的行业。

  2、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提升。与90年代前期的民营企业家不同,现在的民营企业家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经过5年来的不断发展,一大批高学历、懂管理、善经营的民营企业家参与到我市的经济建设中来。最近,安康市工商联在全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中做了一次调查,参与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为101家,扣除11家企业“学历”一项未填外,其中:研究生文化程度2个,大学文化程度10个,大专文化程度26个,大专以上学历的私营企业主占到42.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36个,占40%。许多私营企业家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进行充电,学习管理知识,把对员工的培训放在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3、诚信守法,劳动关系逐步和谐。随着国家对诚信守法的大力倡导,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整顿,以及民营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诚信守法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信誉意识日益增强,信用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十分重要的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劳动执法监督的力度,政府和社会舆论对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大力倡导,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日益认识到“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重视员工劳动安全、工资福利和教育培训,尊重员工的人格和自我价值实现,为员工办理了“三险”等,企业劳动关系正日益走向和谐。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奉献公益事业。我市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大力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光彩事业精神,积极关注教育、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了民营企业家良好的社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共有41户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参与了产业项目建设,项目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项目投资总额74534万元,到位资金61394万元,直接安置社会就业人员8397人,安置农民工31387名,带动了8666人脱贫致富,并捐资164余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在2005年10月1日至3日我市遭受的特大洪水中,仅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就捐赠现金13.98万元,作业本10000本,衣物100套,被子10套,以及一批价值约10000元的救灾药品。在新农村建设中,77名民营企业家向全市发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倡议,并签定了帮建协议。通过积极参与光彩事业,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5、政治和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是受到党委政府专门表彰。2005年11月15日,我市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30名优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被授予“安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光荣称号。这次表彰在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提升了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二是民营经济人士中的优秀分子有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根据工商联2004年的调查统计,在市工商局直属分局登记注册的私营法人企业共有455户,从业人员7880多人,企业有党员480余人,其中3个党员以上的企业25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0家,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2个,支部17个,50人以上的企业近50%都建立了党组织,许多民营企业主本身就是党员。三是登上了各级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中共十六大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对贡献突出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多次表彰和奖励。2005年在安康市表彰的30名劳动模范中,有20位是民营经济人士;在2006年4月,安康市16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8名是民营企业家。四是获得了广阔的参政议政空间,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参政议政是民营经济人士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提高他们加快发展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从我们的统计来看,2005年全市仅工商联会员中的民营经济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的就有276人,其中担任人大代表职务52人,政协委员职务161人,有许多民营企业家还担任了各级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工商联副会长等职务。在市人大、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民营经济人士共提出具有很高价值的提案46件,内容涉及我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较高的参政议政水平,在参政议政、建议献策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三、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规模、速度、结构等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民营企业家素质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

  1、民营企业比重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比重和规模仍然弱小。从安康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看,2004年,我市民营经济组织70550个,其中民营企业有1653个,占2.3%。个体工商户68897个,占97.6%。市工商联的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全市100户上规模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家仅499.55万元,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15家,超过500万元的为32家,分别占全市民营企业的0.9%和1.9%;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有9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0.5%。总体上看,我市民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小,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不太稳定,许多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很大的变化,仍停留在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

  2、管理方式陈旧,自身素质不高。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私营企业主及个体业户,大多头脑灵活、 能吃苦、敢冒险,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但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知识水平不够高,视野狭窄等倾向,严重制约了个体私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层次的提高。调查表明,目前民营企业中,有近90%左右仍然采取家族化的管理,没有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个人决策、任人唯亲、产权封闭,造成企业目标短视易变、企业发展急功近利。同时,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存在着规范性差,经营层次低,财务管理不透明、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3、发展环境不宽松。一些政府部门局限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在立项、审批、贷款、税赋、收费诸多方面对民营经济“另眼相看”,区别对待。前置审批歧视、市场准入限制较多、 融资渠道不畅、一般纳税人待遇的国民待遇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的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监管、轻扶持,管死办法多、搞活办法少;审批图章多、扶持政策少;检查罚款多 ,服务手段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同时,由于体制、观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平等地参与竞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安康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方向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生存环境,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具有生命力。安康经济要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借鉴外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结合安康民营经济的特点和规律,走出一条符合安康实际的发展道路。发展安康民营经济应该立足多元化发展思路,从解决关键问题入手进行突破。综合分析存在的众多的制约因素,思想观念不解放、政策落实难和企业家素质急待提高是影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最大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必须下大力气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以实现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着力解放思想观念

  市委一届十次全委会提出了加快“十一五”发展应坚持的四条原则,其中首先“必须着力解放思想”。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着力解放思想观念。

  一要坚持用新的眼光和科学的思维来看待和研究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观念;要树立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发展同等对待,同等支持,同等待遇的观念,彻底清除“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理直气壮、坦然从容地与民营企业家结对子和交朋友,积极热情地为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安康经济发展,必须实行新体制,依靠市场、依靠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和亮点,明确制定出我市“十一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强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帮助我市各类企业顺利转型,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使民营企业经营者在政策上放心、经济上顺心、发展上有信心;要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树立以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帮助企业消除利已独赢的观念,积极引导企业经营者冲破“ 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等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富而思进的新观念,增强干大事、创大业、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胆识和气魄。

  四要改革政府管理模式,进一步“放权”,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让出治理空间,充分发挥民间商会这类市场经济中间服务体系的“中观微调”作用。政府在转变职能中让出的治理空间,可由包括商会在内的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建立起“政府--市场中介组织--企业”的三层结构,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第二、加大政策的支持和落实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制度已基本形成,民营经济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结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措施。

  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尽快出台我市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理顺管理体制,避免因职能不清带来的缺位、失位和错位;完善统计体制,将民营经济监测纳入全市宏观调控体系,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动态;提高政策制定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将发展民营经济同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等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政策的透明度,避免文件成“一纸空文”和“口号文件”。

  二是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设定,切实放宽市场限制,消除“玻璃门”。一些行业和领域在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很多,主要是进入的资格设置门槛过高。人们将这种“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敞开的,实际是进不去的,一进去就碰壁,各部门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这类政策限制。

  三是切实解决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的问题,加快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各商业银行分(支)行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应的新业务、新品种,同时研究新的风险控制办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形式;办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供担保。这样,既可解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难的问题,又可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最终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是改进政府监管工作。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管。要根据我市民营企业的特点,建立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就业大户通报机制,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监管中心,公布服务和监督电话,在国家监管政策框架下,完善相关制度,公开监管制度,监督针对民营企业的“三乱”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监管信息。要树立服务意识,改变硬性管理多、主动服务少的情况,能够更多地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着力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素质

  民营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素质,取决于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做强做大做长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年来,我市民营企业虽然在数量上迅速增加,但企业发展缓慢,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守法经营、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如何开展理性竞争仍处于摸索的过程中,真正称得上新型企业家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企业明晰产权关系,规范企业制度,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在创立之初就要明确产权归属,突破单一的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资本社会化。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积极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重组或联合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型,建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支持我市各类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各级各关部门要积极在民营企业建立党、团、工会等基层组织,为他们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提高政治素质。民营企业家是社会经济组织的投资者,是职业经理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提高政治素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使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成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中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优秀建设者”精神,教育引导他们在自主创业的同时,要有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要有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要有言行一致、明礼守信的诚信态度,要有诚实劳动、依法经营的守法品格,要有致富思源、服务社会的贡献意识。

  3、建立五大体系,为民营企业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培训体系。要加强政府及主管部门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搞好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管理、金融、法律知识的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民营经济企业文化、用人机制、资本运作技巧、科学管理手段等,提高他们科学决策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能力。各级政府应重视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和政府奖励等方面建立有效机制,加快企业管理人才职业化和市场化。二是建立创新体系。各极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创新工作思路和制度机制,形成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尊重企业对创新活动的路径和方式的选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和实践,鼓励企业技术成果进入市场,鼓励企业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应尽可能采取税收、资金等优惠方式去支持。三是服务体系。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已任,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使广大民营企业经营者专心致志干事业、谋发展。四是创业体系。我市民营企业数量少,结构单一,需要扶植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成为大型企业,需要更多的人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为想创办企业的人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协调解决他们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激励体系。要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支持他们到民营企业中去发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做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和优秀人才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表彰,真正做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整体跨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五年,安康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宽松,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一大批成长起来的大型民营企业将有能力“走出去”参与外地市场竞争;更多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将会不断优化,技术不断升级、产品档次更加提高;企业治理结构不断规范与完善,人才结构和员工素质进一步提升;同时,他们也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