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民营经济十大事件
一、国防科工委下发文件 民企“参军”大门打开
2007年2月27日,国防科工委下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领域、范围和程度、要求、政策支持以及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十一条具体政策措施,打开了民企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大门。
此后,国防科工委又先后发布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解读》、《国防科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改革的推进以及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进一步实施,民企参军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参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民企对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二、“中国制造”命运多舛成为世界性话题
自2007年3月份以来,国外媒体出现了很多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中国制造”由物美价廉的代名词逐渐被妖魔化。其中,美泰公司半年内的四次召回中国产的玩具,更是对“中国制造”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实在排除个别厂商的违规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因素之后,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更多需要考虑的是:造成“中国制造”尴尬的内部因素以及解决办法。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随着更多的环保等壁垒的提高,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出路更应该是一种转型,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道路。这也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迅速的适应这种变化。
三、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通过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
《物权法》保护了包括个人在内的所有物权人的合法物权,这使民企更加放心地去创造更多财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力量。《企业所得税法》为内外资企业提供同一条起跑线,结束了不合理的外资“超国民待遇”,公平面对市场,让内资企业从原先高税赋中轻松下来,投入产品研发生产,提高竞争力。
这两部法律的顺利通过,无疑将载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册,成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四、“达-娃”纠纷触动经济领域敏感神经
2007年4月3日,娃哈哈创办者及掌门人宗庆后对外界宣称,“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法国达能集团正在强行要求以40亿元代价收购娃哈哈非合资企业资产的51%股权,由此拉开了“达-娃之争”的序幕。此后,双方围绕娃哈哈的品牌归属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口水仗”过后,达能娃哈哈之争步入了法律程序“拉锯战”。
这场本属于两个公司之间的纠纷,触动了许多企业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从政府到学术界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这起事件关联更多的是,在逐渐融入全球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企业经营者在不同阶段如何平衡各自多元的诉求以及作为监管层的政府的角色,跨国并购所牵涉到的企业品牌的打造和保护等问题再清晰不过的浮出水面。纠纷虽然未了,但对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必须思考或注意的,是绕不开的。
五、非公经济人士成慈善事业主力
2007年7月27日,全国工商联向各省工商联下发了《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状况调查及典型工作推荐的紧急通知》。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逐渐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力。2006年度胡润中国慈善排行榜显示,100家榜上有名的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度的捐赠总额超过8.4亿元。作为汇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捐助和投资的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从2005年12月成立至今,募集公益捐赠的协议金额已近8000万元,其中2600万元已到账,1400万元已捐赠到位。首届“浙江慈善奖”评选结果显示,50名个人奖中有4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占了80%;30家获奖名有17家是非公有制企业,占57%。福建首次举行慈善大会获得“八闽慈善奖”的67位慈善个人中有56人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占84%。
不过,由于慈善制度不健全以及社会的慈善文化欠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慈善事业遭遇了不应有的尴尬。
六、民企获原油经营牌照油品市场垄断松动
2007年7月30日商务部颁发的5张原油经营牌照中,中国民营企业终于幸运地拿到了其中的一张,结束了中国民营油企被边缘化的历史,但离中国油品市场彻底打破垄断无疑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虽然我国已于2006年12月11日开放了国内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但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对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和申请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企业的门槛设置的过多过高,导致油源仍然被控制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国企手中,这使得民营加油站的日子并不可能好过。在油站无油可卖、油库无油可储的困境下,部分油企不得不走上被石油巨头打包收购的命运。
面对国内巨头与外资的两面夹击,中国的油企格局无疑将会经历一场新的洗牌。民营油企能否绝地突围,还得“风雨”过后方见真晓。
七、十七大提出“两个平等”成非公经济重要利好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是十七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亮点,是非公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飞跃。
按照十七大报告“两个平等”的思想,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一要解决准入上的不平等,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打破一切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现象;二要解决资源配置上的不公,革除一切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三要解决价格、税收、融资方面的差别待遇,改变一切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四要清除舆论环境上的歧视,冲破一切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
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重要的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
八、巨人网络与阿里巴巴上演融资大戏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融资额10亿美元,成为在美国上市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市值5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网游公司。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达到30港元,较发行价13.5港元上涨122%,融资15亿美元,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当日,阿里巴巴的股价一路上涨至39.95港元,市值超过200亿美元。其市盈率陡然升至约300倍,已经远远超过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百度高达202倍的市盈率。
一周之内,两个IT企业上演了一场中国互联网的传奇。这只是整个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以来,无论在境外市场还是在本土的资本市场,中国民营企业直接上市都呈加速趋势。根据W ind资讯数据统计,自2006年6月19日中国股市IPO重新开闸后,第一家公司中工国际(002051.SZ)开始上市交易,其后一年时间内,已有113家公司完成IPO,而民营企业达到55家。
九、全国工商联十大召开,新一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入核心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7年11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通过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关于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修改草案)〉的决议》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选举产生了全国工商联新一届执行委员会。新选出的全国工商联第十届执委会由480人组成。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首次超过六成,共304名,占执委总数63.33%,比上届提高了4.31个百分点;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312名,占总数65%;平均年龄48.36岁。
在随后召开的十届执行委员会一次会议上,黄孟复连任主席,党组书记全哲洙任第一副主席,此外,山西省副省长宋北杉等22人为副主席。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包括港澳地区的3位企业家在内,共有13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兼职副主席”,比上届多了3位,所占比例为54%。
十、国美36亿元并购大中资本市场大戏落幕
2007年国美、苏宁并购大中的事件更是让世人目眩。在12月12日晚10时之前,在外人的眼中苏宁并购大中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恰在这时,苏宁电器突然发布公告,称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之后,决定终止收购大中电器,大大出人意料。更让人目不暇接的是,在两天后的14日,国美对外发布公告,称国美决定斥资36亿元人民币买下大中电器全部股权。此后不久,国美对外宣布了收购大中后的核心管理团队。至此,国美并购大中尘埃落定。其实,从2007年来看,此起彼伏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浪潮在各个领域展开,控股股东易主的消息、“乌鸦变凤凰”的奇迹频频闪现,成为资本市场上最为热点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市场博弈的焦点所在。可以预见的是,2008年,企业并购重组仍将继续上演传奇。
(2008年01月02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