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加强宁陕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6-07-25 00:0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加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宁陕县工商联党组   汪顶明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建工作领域面临的一个新任务、新课题。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传统的党建理论和党建经验不能完全解释和解决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践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党建理论和方法,逐步地、不断地找到符合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际情况的党建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目标的迫切需要。就我县而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大半壁江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04年底非公经济组织提供的税收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7.52%。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排下岗职工,推进城镇化步伐,开辟城乡新的就业途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有非公有制企业67个,企业从业人员988人。现有企业中有中共党员21名,占企业员工总数的2.2%;有3名党员以上的企业3个,占企业总数的4.5%;有1名党员以上的企业9个,有党员的企业只占非公有制企业的13%;现以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有3个,占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0.32%;现有个体工商户1496户,从业人员2942人,从业人员中有中共党员55名,占从业人数的1.8%。累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155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快,势头好,但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党员人数少,已建立或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更少,党建工作相对薄弱。如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是我县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县委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把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专题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由弱变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从无到有,县上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工作方案,给企业选配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

  ㈠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存在差异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不言自明,有工人群众的地方就要去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聚集了一支庞大的工人队伍。党的工作由传统的国有、集体企业制度的“内在要素”逐步演变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制度的“外在要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治理结构,劳资关系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较小,就是建立了党组织的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加之,党组织的地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产生的变化,使党在其中作用的发挥,包括参与决策,获取信息,组织动员,实施监督保证等,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也给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具有一定的难容性,形成了意识形态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从另一方面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尚未完全结束,各级党委在不断的努力,不断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但都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挂靠党组织关系松散,加之,没有具体管理机构而落不实。目前,从形势上看,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从党组织的工作看,仅仅是占阵地、树形象,没有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升到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看问题。

  ㈡在运作机制上市场化特征鲜明,存在具有很强的流变性,党员与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市场化特征鲜明,行业和地域跨度较大,不少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经营,注册地与经营分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也因此分散在各个地区,给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很大的流变性。变动频繁,开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从而造成从业人员党员流动性也很大,难以把他们纳入党组织稳定规范的管理之中,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大小不一,小到个体工商户,大到集团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或者只有数量很少的党员,建立党组织操作难度大,党组织建立后发挥作用更为困难。

  ㈢对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

  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作出科学的界定和具体规定,这是当前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各种形式的非公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这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如果跟不上这一变化的趋势,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势必在全局上削弱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领导力、控制力;削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对企业生产经营、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应该在运用执政党的政治资源,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对企业施加影响上下功夫。否则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难以体现出来。

  三、加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探索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这样一个具体事物更是如此,我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㈠工作思路的创新

  1、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制度的特点,党员与企业隶属关系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生长迅猛的特点和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通常不是企业资产代表的特点,形成新的党组织功能理念,党员先进性理念,党建工作理念等,合理设置组织。业主所追求的只是生存和利润这些最低层次的目标,对于党建等较高层次的目标还无暇顾及。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又必须取得业主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工作的抓手、载体,形成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实现党建与经济的同步推进,党员要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谋求发展。

  2、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和党员高度分散的特点,应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支部,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求管理,重点解决由于党员流动性大而带来的管理党员难,发展党员难,预备转正难,交纳党费难,支部改选难,处理党员难等问题。

  ㈡组织管理形式的创新

  1、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先集中、后分散”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首先是县上应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作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机构,具体负责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其次是各个乡镇党委和经济系统内党组织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负责本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并进行工作指导和管理。三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搞好社区内的个体工商户中党员的联络和管理工作。确保社区流动党员和经商人员中的所有党员能积极参入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变过去国有、集体企业管理组织为现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从而保证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所有党员过上组织生活,发挥模范作用。

  2、就建立基层组织的模式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一步是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以形成党的战斗堡垒。由于非公经济组织其投资主体多元,自身规模大小不一,党员人数多寡不一的特点,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合组建等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

  3、对部分无党员或党员数量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继续实行政治指导员制度。委派党建指导员,切实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将选派指导员作为我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长期不懈,抓出成效。还可依托人民团体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力,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

  4、选好“领头雁”探索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与激励的有效机制。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可以从企业管理层中熟悉党务,思想作风正派、组织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如本单位无合适人选,可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选配。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已建立支部的要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支部“达标创新”活动,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

  5、建立统一的协调工作机制。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把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列入考核机制,提高他的社会效能。

  ㈢党的组织生活的创新

  1、在活动内容方面的创新。要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主要内容开展达标创新活动。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规范有序,活动丰富多采,内容不断创新,考核目标日趋严密的良性运行机制。

  2、在活动形式方面的创新。要在有利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以业余、小型多样为原则开展党组织生活,提高党的工作实效性。

  3、在制度建立上要创新。为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连续性,可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党员动态跟踪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连续培养考察也应建立制度,可以建立积极分子“一卡通”档案,使教育考察工作不因培养考察对象的单位变动而中断。解决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难的问题。

  4、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党建工作要与企业的利益、资源、人才与管理相结合。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党建目标与党建效果的统一,从而达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的目的;才能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力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尽快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薄弱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