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本会要闻>市联要闻

安康市1684家民营企业参与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带动乡村发展、群众受益——村企“牵手”共奔振兴路

作者:来源:发布日期:2025-02-07 15:02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民营企业能有多大作为?

在岚皋,安康市宏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猕猴桃协会,通过土地流转、返租倒包、订单生产,带动7000余户农户增收;在平利,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让当地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在紫阳,陕西省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焕古镇2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

“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以来,安康市发挥各级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各类商协会、民营企业踊跃参与。目前,全市1684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在1176个村实施2269个项目,总投资超74亿元。

双向奔赴 村企合作共赢

2月6日,在岚皋县烛山食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对魔芋深加工产品进行打包、装箱。不久后,这些产品将出现在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超市里。

“目前,我们已经研发出休闲即食类、方便速食类魔芋产品30余款,其中超过80%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烛山食业副总经理陈楚欣说。

烛山食业是集魔芋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烛山食业不断探索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在推动岚皋县魔芋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我们在南宫山镇、四季镇、城关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近年来,公司提供了60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发放劳务工资3000万元。”陈楚欣说。

家住岚皋县西窑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彭自荣和儿子都在烛山食业务工。每个月,父子俩的收入加起来有1万多元。“每天早晨,我们骑车到公司上班,下班后再一道回家。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咱农民也成了‘上班族’。”彭自荣乐呵呵地说。

岚皋县工商联主席杨洁介绍,全县176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与136个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开展产业联盟、就业联动、村企联建、资源联享和人才联育等活动,惠及群众超3万人。

“民营企业把先进的技术模式、生产要素和管理理念引入乡村,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了企业能盈利、集体能壮大、群众能增收的‘多赢’。”安康市工商联主席马倩说。

贴心服务 让企业安心发展

选品、直播、发货……年货节期间,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梅忙个不停。直播间里,她妙语连珠,向网友推介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红茶、蒸碗、腊肉都是爆款年货产品,最多的时候直播间一天的销售额有100多万元。”王秀梅说,公司瞄准市场需求,开发出300余款特色产品,并通过土地流转、产品收购、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

2016年返乡创业,到如今经营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王秀梅坦言,是安康市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帮助公司发展壮大。

近年来,安康市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会,点对点解决企业融资、用工、技术等难题。相关部门对联农带农效果好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金融部门为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672家企业发放贷款超59亿元。

“我们细化产业扶持政策,对农业企业在基地培育、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强化金融支持政策,同时积极发挥商协会作用,助力会员企业发展。”平利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马亮表示。

贴心帮扶和乡情感召,鼓舞了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干劲。宁陕县65家民营企业帮扶7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拓宽糯玉米、蜂蜜、香菇、核桃销售渠道;石泉县民营企业围绕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带动7100余户农户签订种植订单。

汇聚爱心 彰显民企担当

春节前,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珍来到梁家桥村脱贫户胡开明家,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逢年过节,田总都会送来慰问品,让我们很感动。”胡开明说,他和妻子常年在田珍茶业务工,家里种的蔬菜、养的鸡也都由公司收购。

田珍介绍,企业建成多功能智能化茶叶生产线、研旅活动营地和茶事体验园,带动周边20多个村的2000余户农户增收。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结对关爱“一老一小”行动。

平利县组织县直商协会和乡镇商会发挥优势,动员会员企业结对认领“一老一小”关爱对象,采取两周一见面、每月一聚餐、一季一活动、一年办一批实事等方式,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结对关爱‘一老一小’,民营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目前,全县7个县直商协会和11个镇商会共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结对关爱特困老人1504人、留守儿童1440人。”马亮介绍。

“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安康市各级工商联积极引导有热情、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民营企业通过捐资捐物、设立帮扶基金等形式,帮助乡村美化环境,建设改造文体活动场所、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累计捐赠超过24亿元。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