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充分挖掘汉阴旅游资源 努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8-08-26 00:0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汉阴素有山青水秀、田园风光冠陕南美称,又处汉江旅游开发带,西安—安康—三峡—张家界绿色走廊旅游热线之上,东距安康市45公里,基本处于全市中心位置。阳安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历汉阴后留诗一首:“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聘望,诸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晓映青山廓,罗绮晴骄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快速推进,西汉、西康高速公路全面贯通,为发展汉阴旅游、观光、度假新兴产业带来了机遇。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提

    汉阴地处北亚热带,绿野绵延,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森林面积达10.9万亩,水域面积3.1万亩,全县已查明的旅游景点60多处,有号称“陕南半坡”的数处石器朝代遗址;有建于先秦的上七里城墙岭和烽火台;有众多的秦汉村落遗址和墓葬群;汉代姚期、马武屯兵秣马的太行山寨;唐代驻兵戍守的方山关;明代的城墙;依岗而建的菩萨泉。有天然奇景蜡烛山、火烧庵、石门寺、水围寨、鹰嘴石、毛公山,还有巧夺天工的铁瓦殿、龙头寨、观音峡、文峰塔、文庙、古栈道。更有近年新建的观音河水库、沙沟水库、两合崖、垂钓中心和将军墓等绝佳的去处。有凤山叠翠、月水环带、卧龙盘踞、乳峰双峙、朝阳古洞、丹壁孤悬、擂鼓奇峰、汉江古渡等“汉阴八景”。这一处处天赐的绝妙景观,特色各异,令人留连忘返,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探幽访古、观赏、追忆思考。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开发旅游产业的灵魂

    汉阴,人杰地灵。特别是汉阴汉水文化可谓是代表安康,阮家坝古文化遗址经陕西省考古学院鉴定,比仰韶文化还要早,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历史,代表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是宋代威震陕川鄂三省的骠骑大将军李迁哲的故里;也是把印度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唐代南岳开山祖师怀让的桑梓;与鲁迅、李大钊等齐名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学者、北大教授、书法大师沈尹默三兄弟就生长于汉阴山城;五四运动闯将陈兆枢,我军最早的仪仗队队长罗少伟,党中央延安时期和共和国初期,中央警卫队队长蒋秦峰,“西安事变”的中坚沈玺亭将军等等,都是汉阴人。共和国三位大将军何振亚、沈启贤、杨弃生长于汉阴。历代著名诗人、学者,如子贡、孟浩然、王安石、张籍、吕严等,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赞美汉阴的诗篇。汉阴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不屈的民族精神。20世纪30年代,陕南抗日第一军在这里诞生、活动,还有抗击外侮、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建设而献身的许多英烈。汉阴山水的精魂,锻造了无数旷世奇才!开发这些沉淀于汉阴的文化精髓,就是要继承他们的光辉业绩,弘扬先辈风流人物的高尚品德,打造更多优秀后生,让悠久的汉阴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光大,让山青水秀的汉阴更加美丽富饶。

    三、城区发展及美食是开发旅游产业的基础

    享誉省内外的陕南第一街——北城街的扩宽改造、美化靓化,打开了汉阴县尘封的大门;河堤路、老城背街小巷改造;南区凤凰广场的落成,新安装的大型电视屏幕、宽敞的凤凰大道,相间在两条绿色的彩带中,当夜幕来临时,在一座座造型美观的路灯照耀下,好似一幅美丽的图画。月河人工湖两岸霓虹灯的装点、东南两桥桥面上安装的气势恢弘的夜景灯,看上去极富大都市的美丽壮观;新城南区设计别致的楼群,环境优雅的民居住宅小区等等,都充满着现代大都市的朝气。来到月河人工湖畔,行走在垂柳依依的人行道间,让人心旷神怡。

    民以食为天。汉阴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发源于上个世纪初的汉阴炕炕馍、五香豆腐干,还是流传有300多年历史的汉阴猪血豆腐干,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不管是回乡探亲的,还是出去上学的,不管是外出务工的,还是来汉阴旅游休闲度假的,走时都要带一些炕炕馍、五香豆腐干等,这些东西经过烘干晾晒,不易腐败,便于携带。汉阴的肥肉炒粉条、蕨粉皮子、蛤蟆蝌蚪、汉阴蒸盆子以及农家绿色无公害蔬菜、食品深受海内外游子的赏识。汉阴的饮食品种多样,价格低廉,是吸引外来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的发展,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中央连续颁发了四个支农惠农一号文件,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村容村貌、民居改造、人饮工程、电视通讯及乡村道路水泥硬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民相信科学、讲究卫生,提升生活品位的意识逐渐形成。农民能够围绕发展乡村游、建好农家乐来规划自己的家园。新农村建设为中国乡村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推动了“农家乐”的发展,提高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

    我县“农家乐”在地方政府正确引导和有关单位的指导帮助下,“农家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发,蓬勃发展。全县开办农家乐有十余个村,开办农户近120余户,从业人员达500余人。特别是具有一定名气的大兴村、龙岭村、花果村及龙寨沟奇石景区的农家乐,近年生意比较红火。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物。它利用农家院落及傍依的山水田园风光,将绿色生态与乡村风情结合、旅游与休闲结合、人文与民俗结合,凸现农业观光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都市人走出城市,“回归自然”,亲近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气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干部职工收入的不断提高,到“农家乐”游玩已成为大家休闲的一种时尚,成为“中国乡村游”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县两届油菜花节的成功举办,农家乐承接了大部分游客,并且给外来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影响。汉阴纯朴的民风,热情好客、诚信服务的品德享誉省内外。

    五、汉阴旅游产业现状

    在中国乡村游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汉阴旅游产业得到较快速度发展。目前,我县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十二个旅游景点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并向省、市申报了建设项目,省上扶持旅游开发前期费用30万元;大木坝森林公园已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为争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我县旅游事业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县、乡、村干部越来越重视开发旅游产业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景点建设初具规模。从全县整体旅游情况看,可概括为“五多五少”现象,即:景点多、开发利用少;古文化遗址多,与现代文化结合少;农家乐多,娱乐项目少;当地香客多,省内外游客少;景点开放多,景区经济收入少。又可归纳为三个层面:文峰塔、文庙、明代城墙、城门和建于先秦的上七里城墙岭、烽火台、秦汉村落遗址等历史文化及历史景点如火烧庵、石门寺、水围寨、龙头寨、观音峡及神奇造物毛公山等,未被开发利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未能很好地交融;两合崖、菩萨泉等景点,也是以庙养庙,以会养庙,基本上是当地的香客,景区四通八达,除香客外,基本无经济收入。凤凰山庄前几年收门票,本县三五成群还买上几张票去游览一番,而现在所去之人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收入;农家乐到处都是,但几乎到农家乐玩的绝大部分都是打打麻将,爬山、干农家活、拾农家趣的项目几乎没有,这种娱乐场所不适宜青少年的成长。

    六、开发汉阴旅游产业的建议

    汉阴旅游事业要在巩固现有旅游景点,加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景点包装推介上下一番功夫,让已经成形并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让旅游风景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还能推动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劳动力资源的转化,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产业。根据汉阴旅游开发的总体设计框架——建立以凤凰山为中心的森林公园;建立以月河、汉江两岸为主的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山庄,建立以文庙、文峰塔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唱响“三沈”纪念馆在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以龙寨沟、大兴村、花果村、龙岭村、五一村开办的农家乐为基础,开辟民俗文化村,将农家乐和民俗文化有机结合,提升农家乐的文化品位;规范县城小吃一条街,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强化文明卫生意识和不宰客、不欺诈,诚实守信意识,让小吃一条街成为城镇下岗职工一条生存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提高现有旅游风景区的管理水平,增加景区经济效益。

    我县目前叫得响的景区有两合崖、高家岭垂钓娱乐中心、龙岗公园、月河城区段人工湖、凤凰山庄、文庙、明清古建筑(文峰塔、城墙)、“三沈”纪念馆、小吃一条街、陕南抗日第一军发祥地和大自然赋予汉阴的神奇造物——毛公山等,以上这十个景区,两合崖和龙岗公园游人主要集中在庙会期间,平时仅在初一、十五本地的宗教信徒。近年来,两合崖争取国家投资,对内部阁殿进行大量修复,具备了一定的宗教朝圣规模,就开发旅游方面,首先应进一步提升宗教文化层次,打响宗教文化品牌,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扩大两合崖在陕西的知名度,把它真正办成陕南著名的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其次规范崖内游客接待管理服务功能,使来的人能留得住,住的舒心,吃的放心。培训一批有宗教文化知识、历史人文知识、知书达理的服务生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服务员;适当具备中高档接待能力的客房,游客在这里能享受吃、住、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既可爬山放飞心情,亲近自然,吸收天然氧吧,彻底消除工作中的劳累和城市的喧嚣烦恼,又能品尝价格低廉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畅开消费,既节约了旅游成本,又让身心得到净化,何乐而不为呢?逐步做大做强以弘扬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文峰塔、城墙、文庙更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文化内涵开发利用,汉阴旅游产业如虎添翼。

   (二)打响“三沈”文化品牌,彰显名人故里之灵气。

    一门三人杰的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永远值得珍惜的物质精神财富。正如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闵开德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出席三沈纪念馆开馆庆典时说:“今天,我们纪念三沈,不仅为北大,不仅为人杰地灵的陕南汉阴,更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门三杰的奇观,更为弘扬三位先生坚持正义、弘扬学术、不畏强权、爱国进步的崇高精神,而这些也正是北大的魂!”这就是“三沈”的人格精神魅力。200547日,文化部副部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特意前来参观三沈纪念馆。他强调:汉阴兴建三沈纪念馆是明智之举,是育民强国之举,要研究“三沈”,研究“三沈”文化,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光大;一个有优秀文化的民族才是智慧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永远兴旺的民族。“三沈”纪念馆开馆以来,原省委书记李建国、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席、书法家徐山林老先生、原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陈有德、郑州铁路局、陕西省军区领导、西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带领学生,西安工程科技院硕士生导师带领100多名学生以及省内外许多知名学者、专家、书画家、社会名流等前来参观。中国文化界的大师们先后为纪念馆题赠了墨宝。领导的参观,文化界大师的题词,彰显了中华民族子孙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礼拜,对文化精英的崇敬和对“三沈”的缅怀。现在,“三沈”纪念馆已是汉阴、安康乃至陕西知名文化品牌,也越来越多被世界目光所关注。凡因公或度假旅游走亲访友来汉阴的,已是非到“三沈”纪念馆不可,学习“三沈”文化,敬仰“三沈”精神,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崇,打好“三沈”这张文化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智力支撑,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加强“农家乐”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

   “前不久,我们一家三口到陕南汉阴的农家乐住了几天,平时工作太辛苦,整天奔波于病房与病人之间,今年五一休假时自己开车,来到陕南这有山有水的地方住了几天,什么烦心事都不想,全家开开心心多好呀!”在西安某医院工作的张大夫告诉我说。以往,“拉练式”旅游让休闲度假的人身心疲惫。如今,乡村游、度假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专家认为,随着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团队观光旅游,越来越多地被个性化休闲度假所替代,我国旅游经济正在向休闲经济形态转变,旅游消费升级加快,人们对度假的选择更加多元,他们看重的是休闲时光能最大程度的放松和舒适。我县农家乐虽然遍地开花,但能提供吃、住、玩服务水平较高的农家乐并不太多,有的游客到农家乐去,感觉农家环境优雅,消费水平又不高,想住上一两天,但主人却不具备住宿条件,结果迎进来的客人吃上一顿饭就只能走了。建议乡镇和有关部门首先从农家乐的硬件设施上进行加强,有条件农家乐可装修几间具有民间特色、高雅别致的客房,让来休闲度假的游客想玩,有山有水;想吃,有绿色农家小菜;想住,有清洁舒适安全的客房。同时,对农家乐从业人员从礼仪服务,营养配餐、食品安全、健康知识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等各方面开展培训。让从业人员既能为客人提供一桌可口的饭菜,让客人感受宾馆式的服务,又能在客人休闲时了解当地的风土习俗,让客人感受一种故乡老家的情愫。这样,农家乐就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健康发展。(汉阴县工商联主席 沈海燕)